灌區信息化建設是提高灌區管理水平,實現動態計劃用水,科學調配,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。東華智慧灌區是在原有灌區信息化的基礎上,運用物聯網、云計算、大數據分析等方式,實時準確的獲取灌區的水雨情、土壤墑情、氣象信息、渠道水位、渠道流量、泵站閘門運行情況、現場視頻等信息;對采集到的多元數據進行融合,實現灌區信息資源的實時共享;通過構建灌區數據使能中心,全面支撐灌區的業務應用系統。 東華智慧灌區管理平臺可提高灌區管理的運行效率,減少灌區的運營成本,為灌區管理部門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,最終實現灌區的管理信息化、調配水合理化、量測水精準化、控制自動化、收費規范化;為實現“節水高效、設施完善、管理科學、生態良好”的現代化灌區提供技術保障。
1、數據采集
實現對灌區水情、雨情、墑情、視頻、氣象監測信息的采集與處理;可實現灌區數據的統一存儲與共享;為系統中信息的獲取、維護、查詢、統計分析、決策指揮、供水服務提供基礎信息支撐。
2、閘泵遠控
可實現灌區內閘門、泵站的數據采集及處理、視頻監視、遠程控制。最終達到遙信、遙測、遙控、遙視的“四遙”水平,滿足少人值守或無人值守的運行目標。
3、視頻監控
基于灌區一張圖,實現對全灌區視頻監控終端的集中統一管理。對灌區閘室、泵站、水尺及各管理所、站、段的機房等重點區位進行實時視頻監控,減輕基層工作人員巡查的勞動強度。
4、水量調度
運用大數據及人工智能,融合灌區水資源調度配置模型,實現對灌區不同區域的各類用水戶水資源調配的動態預報、滾動預測、科學分配、精準調度和智能調控。實現灌區水資源配置管理從宏觀控制到微觀調度的過渡。
5、水費征收
結合灌區水費征收管理規范,建立水費定價、計量、計費、統計的一體化系統,改變灌區現有的以用水協會人工水費收繳的模式,建立自動化、精細化、科學化的灌區水費征收管理信息體系。
6、入渠備案
建立從水源-干-支-斗-農-分水口-地塊的用水信息匯總體系,確保責任到人、用水到戶。
7、運維管理
支持灌區工程管理目標、管理責任、安全評估、運行維護、監測檢查、隱患治理、應急處置、教育培訓、制度規范、生態環境、監督考等全過程精準化控制和網絡化管理,實現網上實時監控和現場實地監督檢查相結合,掌握灌區水利工程標準化運維管理。
8、防汛應急
結合氣象大數據及氣象傳感器,融合洪水預警模塊,建立完善的汛期灌區的預警預報體系,實現灌區洪水風險的精確模擬、快速應急、及時響應。
9、全景展示
以二三維電子地圖為基礎,支持灌區內各類信息的空間關聯和集成展示,一目了然的掌握灌區實時情勢,從空間維度智能檢索所需信息詳情。
10、工程管理
對灌區內的渠道及各類建筑物的基礎信息、工程建設信息、維修養護及渠道標準化進行管理,建設基于信息化應用平臺的“一工程一平臺”及BIM建模功能的渠道工程建筑物全生命周期檔案管理,全面提升灌區工程管理水平。
1、全面感知,自動控制
從“水源頭”到“配水口”,多環節、一體化全過程感知控制。
2、精確調度,科學決策
通過建設灌區使能中心,實現灌區多數據融合,通過灌區調度模型的合理建立,實現灌區水資源的精確調度,支撐灌區應用決策的科學化和智慧化。
3、整合資源,主動服務
通過統一的數據標準、統一的運行環境、統一的大數據中心、統一的展示門戶等,打造統一的灌區信息多業務體系管理平臺,同時集成灌區各類公共服務和業務辦理,行成“互聯網+政務”的主動服務體系,提供高質量的公共服務。